水泥與外加劑的適應性,是混凝土在試驗和應用時經常碰到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其原因存在于水泥和外加劑各自方面的諸多因素。本試驗通過對幾種新鮮水泥的技術數(shù)據(jù)對比,初步論述了新鮮水泥由于存放時間的不同,對混凝土外加劑的兼容性存在很大的差異,提出了解決該差異的辦法及其對策,并建議采用凈漿流動度的方法來分析新鮮水泥對外加劑的影響。
1、研究背景 水泥新標準在2001年4月1日正式施行后,各水泥廠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措施來提高水泥質量以適應新標準的要求,主要從提高水泥早期強度、細度(增大比表面積)、提高C3S的含量、提高混合料的質量,使水泥達到新標準的要求。與此同時各混凝土外加劑廠也緊緊跟上,對各類外加劑進行了性能調整以達到與新水泥指標的兼容性。從外加劑廠來說,盡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從工程實踐的情況來看,問題仍然很多,如使用同一批外加劑的水泥凈漿流動度時大時小,其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有時忽大忽小、甚至有時泌水、有時又不泌水、凝結時間的差異也很大,時而還會出現(xiàn)促凝現(xiàn)象等等。我們認為:水泥新標準給混凝土外加劑的生產同樣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次新的技術革新。盡管影響混凝土指標的因素是諸多方面的,然而水泥出廠后新鮮程度的不同,也是影響混凝土指標的一個不可忽視和低估的重要因素。 2、試驗方法 2.1 原材料選擇 水泥:采用京陽嘉興P·O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中國水泥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和南通華新P· O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分別從出廠28d與從新出廠3d~28d的水泥做凈漿流動度的對比。 ![]() 外加劑: TH高效減水劑,用三個品種:AF 液、氨基液、萘系液。摻量為水泥用量的1.5%。試驗標準: 執(zhí)行《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T8077-2000中水泥凈漿流動度試驗方法。 2.2 試驗結果 3、結果分析 當新水泥出廠12d時,對三種外加劑影響都比較大,對AF液的影響要延遲到15d 后,也趨于正常。到12d后,對外加劑影響逐步減少,趨于正常。 表3 京陽水泥凈漿流動度
![]() ![]() 表5 南通新華水泥凈漿流動度
![]() 上述表中所示,新鮮水泥在生產后12d內對外加劑吸附量較大。這是由于新鮮水泥干燥度高,早期水化快、水化時發(fā)熱量大,所以需水量大,因而對外加劑的吸附量也大。必然會產生對混凝土的需水量大、坍落度損失快、凝結時間短等許多怪現(xiàn)象。這完全是因為水泥存放時間的不同,導致混凝土的技術指標出現(xiàn)較大差異,如能注意到這些問題、有了這方面的認識和經驗,此類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4、主要對策 通過試驗和分析,我們認為要弄清新鮮水泥與外加劑的兼容性,無論是水泥生產廠家和外加劑生產廠家或施工單位都可以通過比較簡便的方法用來判斷。其主要對策有: (1) 外加劑廠和水泥生產廠及施工單位都應針對新鮮水泥的新鮮程度和對混凝土技術指標的影響,各自做好自身的工作,要有判斷能力,要有檢測的辦法、要有應對的措施。 (2) 所有工程在新進水泥后都必須用測試水泥凈漿流動度或測試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方法,做與外加劑兼容性的試驗。 (3) 在外加劑已供施工現(xiàn)場的情況下,可通過調整摻量來解決新鮮水泥與外加劑不兼容的問題,其調整幅度視水泥新鮮的程度和對外加劑的適應性而定。 |